当前位置:

心酸湖南人

来源:未知 作者:徐文伟 编辑:张扬 2013-03-21 00:34:15
—分享—

副标题:

人的一生,生活在充满矛盾而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并伴随着心酸事在成长,在难忘。如当人家用讽制性的语言直面你奚落你,你能不心寒?!如当人家用带歧视性的行为蔑视你这个群体侮辱你这个群体,你能不心酸?!
    我就遭遇过,也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在“湖南精神”被首次公开提出进行讨论和提炼的今天,再回想起那件事,虽历经时间的洗涤,义愤填膺也仍是不减当年。我想,每个湖湘儿女比我当时和现在的心境也会毫不逊色。
    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01年,在内地基层工作的我,有机会赴广东沿海见见世面,便抽空去两个大型人才交流市场转了转。还真是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一些招聘企业在招聘启事下面另特别“温馨提示”,几个省份的人不在招聘之列,而湖南人竟也赫然在目。我再仔细看招聘内容与条件,仍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岗位并没什么特别,虽然不少工种我是属外行,但湖南人才济济,不可能没人信任那些工作,就是造原子弹,湖南也是大有人在呀。我在疑惑中十分气愤,湖南人是缺胳膊少腿还是笨手笨脚笨脑袋?不明真相的我便刨根问底地询问了好几家狂妄而“别有用心”的企业招聘者,有招聘者说这是老板定的规矩,有招聘者则说得闪烁其词模棱两可,终有招聘者说出了“湖南人爱耍小聪明,不太诚信”的“真相”。当时我就惊在那里,心凉了半截,后来我狠狠地撂下了一句话“那是你们的偏见了,朋友。”
    原来如此……
    没想到这次见世面之行,却因此事的“横空出世”,我是狠遭一击。我想,此地此情此景,于每个有正义感有良知的湖南人来说,都一定会是伤心难忘的,痛心切骨的。众所周知,湖南人口众多,在全国各省市区排名靠前,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能一言以蔽之地以偏概全呢,又怎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返回家乡的我连夜奋笔疾书,神情激昂但文章理性,一针见血地评击了这些企业的错误作法,表达了作为湖南人的我的坚定而自信的立场,并在《广州日报》刊登了出来。我当时没收到样稿,但印象颇深的是,文章里应有这么几句,“湖南人怎么啦?……真是一粒耗子屎搅乱一锅汤,我为之寒心不已,也对这些招聘企业忿忿不平。”说句不客气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呢。文章是9月25日刊发的,从那张六十元稿费汇款单复印件的“附言栏”里还可看到,上面另写有“不要歧视湖……”五个字,应该就是我那文章标题的有关内容吧。
    是的,湖南人怎么啦?!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南人倔强火辣,智诚图新……
    是的,湖南人怎么啦?!湖南人只是你们这些“无知”企业想象中的一面之词,你们蔑视了“若道中国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尽”的世界最倔强的三大种群之一的中国湖南人,也蔑视不了湖南精神……
    是的,湖南人怎么啦?!湖南人自有自信和气节,自有自知之明……
    事已过去多年,也不知当下沿海一些招聘企业,还有没有此类“温馨提示语”呢?如果没有,那便是那些企业的幸运,但愿不是沿海招工闹“人工荒”而为之了;如果还有,那真是那些企业有眼无珠,可怜之极了。
    文化传承不可丢,也不可忘。在中国将迎来共和国第三次转型后的肇端,“湖南精神”在今天首次公开“集结”,自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对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湖湘儿女而言,更是有资格给出答案,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无论如何,我们提“湖南精神”不能闭门造车,既要尊重历史,体现文化传承,又要净眼看他人怎样认知湖南,这样才是全面的。因此,我心目中的“湖南精神”就是“奉献诚信,担当包容”。简言之,“奉信当容”,既通俗易懂,又意思相连,还联想丰富,且不乏哲理。
    但愿“湖南精神”的这次征集提炼活动,会引起越来越多湖湘儿女的关注,更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但愿“湖南精神”的彰显,也会深深影响那些并不真正了解湖南人的曾经“偏见”或还在“偏见”的人们和企业。(作者系衡南情况总编辑)

来源:未知

作者:徐文伟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