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养生有讲究 别样美食别错过

作者:luker 编辑:张扬 2017-04-01 10:54:36
—分享—

  马上就要迎来清明假期了!在祭祖缅怀亲人、踏青欣赏春光的同时,我们更需注意身体,利用假期调养身心。编辑特整理一些清明时节的健康及美食资讯,供市民参考。

  健康篇 养生有讲究   四点需注意  

  清明宜动不宜静,最适宜的运动就是踏青。随着假日的到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拉开帷幕。在祭祖缅怀亲人、踏青欣赏春光的同时,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1、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不加留心很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

  2、扫墓凭吊,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因此,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的朋友,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健康。在扫墓时情绪千万不要过分激动,以免产生幻觉,导致精神错乱或脑溢血等。

  3、户外活动,不宜大动

  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

  4、清明养生佳品——“明前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有养肝清目、化痰解渴的功效。

  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沸水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一般以80C°左右为宜。

       美食篇 清明“美食节” “吃货”别错过

  说到清明节吃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具体清明节可吃些什么?编辑为您介绍18种节气美食。这个假期,祭祀、踏青之余,不妨动手做做或者网购这些美食,让味蕾起舞。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此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

  2、艾米反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制作暖菇包南北方有差异,南方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方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4、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5、鸡蛋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清明节这天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则是“雕蛋”。画的五颜六色鸡蛋可以吃;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6、子推馍

  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7、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

  8、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水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水鸡,心明眼亮不得病。

  9、朴籽米果

  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用专用模型蒸熟而成。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可解积热,除疾病。

  10、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11、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抑制肝气往外张扬。

  12、清明饭

  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鸡矢藤、清明菜、荠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皿做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13、子福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14、菠菠米果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15、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16、乌禾念饭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17、润饼菜

  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

  18、粽子

  最初吃粽子不是端午,而是清明前一天的寒食。到现在,塘栖、长兴、吴江一带仍盛行清明吃粽子的风俗。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等。

  发物不宜食   寒食有禁忌

  清明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达到补养脾脏之气的目的。但不宜食用竹笋、桃子、公鸡、带鱼等发物。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日或两日,针对清明热门寒食,需注意螺蛳、青团、野菜等。

  清明为何不宜食用发物

  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中医认为,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所以,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了。

  哪些食品属于发物?

  在我们日常食物中,属于发物类的食物有以下几大类:

  蔬菜类: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类:桃子、杏等;

  禽畜类: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

  水产品类: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

  食用菌类:蘑菇、香菇等;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獐肉、腐乳、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

  三大热门寒食禁忌

  1、田螺要清洗干净

  清明时节正是田螺还未繁殖的时候,此时的田螺丰满、肥美,在民间有“清明螺,胜似鹅”之誉,但是采食螺蛳要注意啦。田螺多生长在污处,体内有大量的寄生虫,很容易引发霍乱、甲肝及其他肠道疾病,从市场买回的田螺一定要放养三天以上并且滴上几滴菜油或麻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2、肠胃不好应慎食青团

  清明寒食少不了青团,青团主要由艾草糅合糯米而成,糯米是一种很难消化的食材,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还是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青团要趁热吃,冷却后淀粉老化,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随之降低,也易感染肠道疾病。青团不宜和大量油脂或刺激性食物一同食用,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宜与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整肠作用的酸奶或有助消化的山楂一同食用。

  3、远离受污染野菜

  清明时节,很多人趁踏青、祭祖之时捎上点路边的野菜,野菜虽美,但不可不择而食之,有些野菜是有毒的,如果是公路边或已经受到污染的水渠边的野菜,则含有铅、汞等重金属或其他污染物,食用后也会中毒。为了保持野菜的营养价值,专家建议最好采用蒸、焯、做汤或做馅等方法食用。

  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脏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

  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荠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

  (编辑综合)

作者:luker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