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员扶贫日记】夏克平:“贫困户不脱贫,我绝不先富”

作者:luomin 编辑:张扬 2017-08-02 16:52:04
—分享—

  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湖南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扶贫开发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衡阳的扶贫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深度布局精准扶贫之路,他们将热情投入扶贫中,将责任种在田埂上,将信仰洒在项目上,让党旗红遍衡阳广袤乡村,带百姓实现幸福小康梦。值“七一”建党96周年之际,记者带你走近他们,品读他们的扶贫日记。

  

 

  管山村党支部书记夏克平正在河里抓鱼准备上岸。

  

 

  管山村党支部书记夏克平正在荷塘边与村民交流。

  红网衡阳站记者 谭倩 报道

  “我现在要去水塘看一下,等下再接受你的采访,请等等哈。”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仍坚持以扶贫事业为重。集资修路、创办渔业专业合作社、筹备大闸蟹养殖基地……湖南省衡南县近尾洲镇管山村近年来实现巨变,身残志坚的管山村党支部书记夏克平是这一转变的“开拓者”。

  6月29日,值“七一”建党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夏克平,阅读了他的扶贫日记。

  扶贫日记

  15岁时因意外,我的右前肢齐腕而断,我利用了一切能利用的时间让自己尽快地适应了左手吃饭、左手写字,当那天我借助工具同正常人一样驾驶摩托车的时候,我想我已经不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了,或许我还可以去帮助别人。

  “要想富,先修路”

  我的家乡管山村地处衡南、常宁、祁东三县交界处,经济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下的打工潮更是让本地劳动力大量缺失,滞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第一次走马上任了村支书。

  那时的管山村交通极其不便,居民要想出远门需凌晨时分打着手电筒走上3.5公里小路去镇上赶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首先我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转变村民的思想,接着我发动所有村民集资出力。最终,3公里直通外面的马路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心前所未有的聚集在一起。

  当蒸市村至粮市镇公路管山段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和管山村全体村民的努力下终于完工时,当管山村的班车于2001年在终于开通时,我为村民终于不用起早摸黑去赶车而感到由衷地开心。我松了一口气,“总算不枉我跑了成千上万次的腿,喝了几十户上百户的水。”

  “贫困户不脱贫,我绝不先富”

  2004年,我由于自身经济原因外出经商,在外我开始了长达7年的农副产品收购批发工作,也见识到青岛农民的蔬菜种植合作社,他们的富足和互助让我想过能不能在管山村复制这样的模式,因为管山村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2013年,太阳红渔业专业合作社在我筹备一年多后成立了。我把做生意赚来准备建房子的钱全部垫进了合作社,贫困户出力不出资,这样才东拼西凑成立了十几户联合的合作社,在妻子的无奈、孩子的疑问、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中我坚持下来了。因为我一直告诉我自己,“贫困户不脱贫,我绝不先富。”

  最终,合作社的网箱养殖面积达13000多平方,利用蓄水区水淹田面积围坝养鱼近100亩,到2016年,合作社的每户贫困户都实现了赢利,总赢利额超百万。我庆幸自己的坚持,也为合作社的贫困户脱贫而喜悦,我终于实现了我最初的梦想,我帮助到别人了。

  偶然的机会,养殖专家告诉我,管山村零污染的水质对养殖优质的大闸蟹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大闸蟹的养殖对技术要求很高,县委、县政府领导知道情况后,组织我去连云港现场观摩学习养殖大闸蟹。今年年初,我在筹备大闸蟹养殖基地,几户贫困户踊跃报名。我坚信,我能带领村民脱贫,就定能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扶贫感言

  扶贫战场异常艰辛,然而我为自己与千千万万奋斗在扶贫脱贫一线的战友和百姓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记得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个村支书,我希望自己是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作为一个经营者,我期待管山村每个人都能在致富的道路上狂奔。

作者:luomin

编辑:张扬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