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之一。元宵虽好,但不能多吃,要科学食用。本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养生的注意点,祝大家玩得开心、吃得健康。
1. 吃元宵不能过量
每次吃50—100克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3颗元宵所用糯米粉约相当于50克(半碗)米饭,因此吃3颗元宵,可减半碗米饭。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别吃元宵,因为元宵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吃过元宵后最好活动两小时以上再睡觉。
2. 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它营养。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3. 选择馅料有讲究
馅料包括芝麻、花生、坚果仁和豆沙等。坚果类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相比之下,巧克力馅的营养价值最低,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奶油馅的元宵也有类似的问题,咸肉馅的元宵油脂更多。
4. 减少油的摄入
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相当不少的固态油脂。传统上是用猪油、黄油拌馅,近年来使用植物奶油或者氢化植物油替代黄油和猪油,它们带来的影响要比猪油和黄油糟糕得多。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油含量相当可观。吃3颗元宵,就相当于吃1盘炒菜的油。所以,如果吃元宵,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
5. 把握冷热度
热元宵柔软润滑,十分有口感,不少人喜欢吃刚出锅的元宵,这样很容易烫伤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宜小口食用,细细咀嚼有利于消化。此外,元宵外皮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冷却后更加难以消化,所以需把握冷热度。
6. 吃元宵别忘喝汤
经水煮后,元宵中的不少营养成分如微量元素、营养素就溶在汤里,因此吃元宵不能忘记喝汤。喝汤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即俗话说的“原汤化原食”。
7. 变质元宵不能吃
由于糯米中含有的水量较多,元宵买回家后长时间不吃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另外,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呈粉红色的红酵母菌菌落,它污染糯米粉后,遇到适当的湿度、温度便大量繁殖。元宵色变后,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口感,元宵皮发硬黏性减弱,略带酸味,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不宜再食用。建议元宵最好随吃随买,不要过久存放。
8. 不宜与酸性食物、肉类同食
元宵的馅料多以糖及果料为主,再加上含有不少植物油或动物油,因此热量很高。在吃元宵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来均衡营养。此外,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类则不适合与元宵同吃。
9. 煮元宵更健康
油炸会使元宵热量更高,更难以消化。为减少热量,最好煮着吃。这是最健康的吃法。
10.“三高”人群、老年人等应少吃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冠心病、急性胃肠炎患者都应少吃元宵,以免加重病情。咀嚼、吞咽和消化功能弱的老年人、婴幼儿也应尽量少吃元宵,监护人要特别留意其别被元宵卡住食管、气管。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