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泉文艺|扶贫故事】时光深处的赶路人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资若铭 编辑:张木兰 2020-05-10 17:57:33
—分享—


当窗外余光照在他残缺的双臂上时,我还是吃了一惊。

他边说话,边挥动断臂,力求更好地表达自己曾经经受的苦难。伤口早已愈合,甚至被岁月打磨得略显光滑,那两截仅存臂膀,一上一下,仿佛在对命运进行控诉,虽无声无息,却震动人心。

每个人内心皆渴望听众。春秋时期,钟子期是伯牙的听众,他听到了对方灵魂的回响。扶贫人也应有一双好耳朵,善于聆听、倾听贫者声音,同他一起,安静地走进时光深处。

他打动我的,是那双精神光亮、充满故事的眼睛。罗亮友,1964年出生,虽年过半百,但眼神中的那股自信与坚定,异于常人。那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光。

回忆起自己早年人生,他的眼神充满柔和。年轻时,罗亮友也曾是这三塘镇大山村里的俊后生,从他的言语和待人接物中,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年轻时的风采芳华。原本有过一妻,夫妻举案齐眉,日子充满希望。1995年,命运面临转折,平静生活被打破,他在建筑工地施工时,因考虑他人安危,双手不幸被高电烧断,全身多处也有烧伤,万幸保住了性命,但从此失去双手,终身伤残。

这场灾难,他最终仅得6万元赔偿,妻子没过几年,也离他而去。想起当年断臂的痛楚,罗亮友至今心有余悸。

“伤口真的太痛了,心里也接受不了那个现实,那样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如今有政府帮助扶持,还怕什么呢”。

说到这里,罗亮友心中有些激动。他说起了自己与县委胡书记的交往。“那天胡书记来,听说我打算养脚鱼,当即以私人名义从口袋里拿出一万块钱借给我。他的话我现在还记得,他要我努力搞,搞出名堂,他鼎力支持!”

“我都打算好了,就在门前塘里养两百只脚鱼,以后发展好了,有收入了,我要把钱还给胡书记,当面谢谢他!”

说完,罗亮友的心情渐渐轻松起来。脸上也泛起笑容。他一笑,眼睛更加有神,额头上皱纹像一条条疏疏的田埂。

走出屋外,我才开始好好看看他的家,两层普通平房,简朴通风,窗户和门锁都是他自己带上特制工具安装的。罗亮友从前做过泥匠,房子粉刷墙壁,也是他自己计算用料,自己粉刷的。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一把特殊的菜刀,没有刀柄,刀背上用铁皮焊接一个手筒,断臂套上铁手筒,可熟练地切菜。

罗亮友腿脚十分利索,走路飒飒有风。在马路对面,有他亲手摘种的果树、辣椒和西瓜,远点地方,还有油菜、蔬菜。每项劳动,他都有自己特殊的工具。

“确定为贫困户之后,党和政府对我帮助很大,工作队对我也十分照顾,但我心里清楚,日子要想过好,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国家保不了一辈子,自立自强才是根本啊。”罗亮友一边介绍菜园一边与同行的乔生主席感慨道。

乔生主席见他如此说,笑着拍了拍他的臂膀,“是啊,您说的是理,胡书记借您一万块钱,也就是想通过这个心意,点燃您对生活的希望,激起您脱贫的斗志,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人生更精彩。”

四月阳光,同罗亮友的生活一样,是渐渐发光发热的。他笑着诉说自己对生活的一切努力,额头上冒出了微微汗珠。面对镜头,他同样露出朴实坚强的笑容,那笑容里,深藏着这位汉子的韧性与柔情。

临别之际,文联一行向罗亮友表示了一点心意。其实,这既是心意,更是敬意。车轮滚动,罗亮友一边小跑,一边挥动着断臂向我们说再见。

不多时,大山村八百亩莲藕田已进入眼帘,微风吹过水产养殖的池塘,这个曾经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已然在发生变化。

我们和许多“罗亮友”一样,努力行进在脱贫路上,都是时光深处的赶路人。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资若铭

编辑:张木兰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