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冬梅
江水村位于衡南县铁丝塘镇,东、北分别与花泉村、巨麓村接壤,南靠洪山镇,西与衡东县真塘乡活头村隔河相望。偌大一个地球,江水村只是上面的一个点,一个需要佐证的地理存在。实际上,青山相连,绿水辉映,它是个一眼两眼绝对望不到边际的山村。为山势所逼,江水村沦为省级贫困村。说它“沦”,是代表当地老百姓的心声——极度不情愿啊。
一
江水村有35个自然小组,910户,3586人,60岁以上1236人, 16岁及以下782人,外出流动人口1325人。数据得出,江水村真正的劳动力243人。243人,3517.4亩耕地,7134.8亩山地,就算一天24小时劳作,也难以盘活沉沉的土地。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带来农村土地隐性流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病、因技术、因缺乏劳动力……江水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4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3%。也就是说,在江水村,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贫困户。
贫困堵拦,愁得江水村难以为江难以为水。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驻江水村扶贫第一支部书记张春林沉重地写着“江”“水”“江”“水”。“江”是水,“水”亦是水,如何让这片“水”流动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大家都知晓这个窍门。张春林说:“我来到这里后,没有盲从修路这个办法,而是挨家挨户全部走访一遍,最后得知,在江水村,摆在最首位、必须尽快解决的是农网改造。”
2016年秋天,“秋老虎”“电老虎”“贫困如老虎”,张春林被三只“老虎”逼得焦头烂额。全村仅一台200KV.A变压器,灯不亮,风扇不转,抽水机、耕田机、收割机成了一堆废铁。田野苍苍,单凭寥寥些人的劳动力,收获从何而来?脱贫谈何容易?屋内烛光如豆,摇曳在茫茫黑夜。
一年后,农网改造全部完成,新增变压器6台,电线、电表、电杆全面换新。江水村的灯亮了,风扇呼呼,抽水机、耕田机、收割机各执各业,田野里一派生机。春节年夜饭,杯觥交错,人们再也不会在兴意盎然时突遭停电。5.5公里长的茶洪斗渠江水段硬化,旱改水项目硬化, 1300多米的水圳硬化,田野里有了2400多米长的机耕道。电,机器,汗水和智慧,江水村整装待发。
二
由于家庭贫困,谢六生三姐弟婚事一直被耽搁,直到1993年,35岁的谢六生才在媒人的介绍下与邻村女子肖录英结婚。肖录英家庭情况并不比谢六生好,或者说更不幸,她原有兄弟姐妹五人,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她一人。人们说她福大命大,必将大富大贵。可是,必将大富大贵的她,花样年华却因穷困而门庭冷落,直到27岁才动了婚姻。婚后,头年生下女儿,第二年生下儿子。两个孩子,四个老人,生活的担子愈加沉重。年复一年,父母生病,子女上学,再加上父母留下的贷款,谢六生眉脸愁苦,日渐失去神采。女儿眼看父亲日渐失去神采,决定放弃求学。那天晚上,她看着高中录取通知书,想到父亲,想到自己不读书弟弟就可以继续读书,毅然决然把通知书压进日记本,不争气的泪水趁着黑夜哗哗地流。第二天,她告诉父亲,自己没有录取。父亲怒了,家里本就贫穷,还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办!
脱贫,一定要尽快脱贫,他试过养鸡鸭,试过种蔬菜,试过放鱼塘,收效甚微。2018年,他和妻子商量,现在村里新增了变压器,可以机械化种田,承包稻田来种怎么样?妻子赞成。于是马上申请4000元产业扶贫贴息贷款,承包40亩稻田。耕田机、收割机、三轮车“突突”开进田野。稻谷亩产1200斤,卖出价格108元每百斤,2018年底,夫妻一结算,净赚2万元。尝到甜头,2019年,谢六生增加承包40亩稻田,80亩稻田每年的收入……
谢六生戴着斗笠走在田埂,白色的鹭鸶和黑色的喜鹊簇飞耕田机前后,插秧机在另一块稻田认真工作,溪的对面,早稻垂着沉甸甸的穗。这些都是他的,葱茏的这片田野,都是他的,他的心里涌起满满的富足和自豪。他凝视前方,艳阳当空,前方一片灿烂。
三
谢国平在广东打工,发现市场上鳜鱼走俏,价格不菲。于是辞去工作,到当地农村学养鳜鱼。2015年带着技术回到家乡江水村,一年筹备,开始养鳜鱼。鳜鱼性凶猛,以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养它,就得连同养另外一种名叫ling jiao(音菱交,下同)的小鱼。小鱼吃糠饼。他承租10多亩水塘养鳜鱼和菱交。2016年年底,赢利颇丰。
什么叫赢利颇丰?可以这样解释,如果在7亩水面养殖1000只鳜鱼,每年可产鱼1万斤,按市场最优惠的批发价25元每斤计,一口7亩水面的塘年收入可达25万元,鱼苗、电费、糠饼等开支约18万元,实际赢利7万元。看到这里,是不是想去养鳜鱼?不能,养鳜鱼风险特别大。鳜鱼生活淡水,对水质要求特别高,但凡水质有点混浊或淤肥,它就会脆弱得不堪一击。2017年的一天,谢国平忘记凌晨3点去池塘打开氧气机,待醒来后,只迟了三、四个小时,后来一塘鳜鱼全部死掉,时近年底,一年的辛劳全部白费。
新增变压器后,再也不用担心用电,挖塘清淤筑坝,江水村的池塘慢慢多起来。2017年,有6户贫困户到谢国平同创农民专业合作社学习养鳜鱼。2018年,17户加入。2019年,35户加入。
江水村的“水”流动起来了,原来这片水是为鳜鱼准备的。
2017年江水村共69户脱贫,2018年8户脱贫,2019年7户脱贫,江水村的人们竞先恐后走出贫困,憋屈多年的不情愿终于舒展。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谢冬梅
编辑:胡君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