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奇平,罗小斌报道)2018年1月,衡阳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朱超波被选派到省级贫困村新华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的新华村稻田闲置,交通闭塞,村部配套落后,既无主导产业,也没有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扶贫三年,他克服与家属长期两地分居的困难,坚持吃住在村、以村为家,为该村脱贫攻坚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真帮实扶助力脱贫攻坚
思想脱贫才能真正脱贫。朱超波多次组织召开贫困户政策宣讲会,开展“扶志扶智扶勤扶德”教育和“屋场恳谈会”,宣讲脱贫政策,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引导自主脱贫。他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村公益岗位和灵活就业岗位,把村光伏电站收益的80%用于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通过“以工代赈”,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实现稳定增收。
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帮助新华村先后硬化道路12.3公里,新修机耕道7公里,连通桥3座,开挖疏通沟渠3条,维修水塘2口,打机井5口,更新换代全村电网,新增变压器5台,新建500平方米村级服务平台和村卫生室扩建,旱厕改水135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37盏等,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想方设法发展村集体经济
要想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村实际情况,朱超波到处调研取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他提出发展种植百亩油茶基地,流转山地100亩种植优质油茶苗,加强基地日常管理,组织贫困户参与管护务工,完成除草、施肥、补种等工作,提高贫困户在家务工收入。他积极争取光伏发电产业,新建了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安排4个贫困户公益性就业岗位日常管护,确保稳定运行,实现每年稳定增收3万余元。
在硫市镇建立电子元件加工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全镇解决了20至40人的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改善农耕环境后,采取与种粮大户合作模式,把长期抛荒稻田全部流转给村经济合作社耕种,发展和种植优质晚稻30余亩,收入4万余元,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
凝心聚力构筑战斗堡垒
三年前,朱超波对村民说,“我是来帮助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经济,提升村庄综合实力,努力实现脱贫,推进乡村振兴,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这就是他的承诺和使命担当。
作为第一书记,朱超波从实际出发,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实施了村组干部素质提升行动,2名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成为后备干部。他坚持给全村党员上党课,让基层党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进“一门式服务”落地,实现17项即办件、27项承办件在村办理,“便民服务”得以真正体现。
现在,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势头强劲,“水、电、路、讯、村部”等曾经制约村发展的短板得到配套补齐,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超波
编辑: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