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衡南一中赋》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宁朝华 编辑:曹梨 2021-12-20 09:53:46
—分享—

图片

文/宁朝华

赋,是由新诗体“楚辞”演变而来,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似散文,但具有诗的韵律,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文采,产生于战国,兴盛于两汉。作为整个汉时代的文学重心,无数文人骚客为之趋之若鹜,上至帝王诸侯,下至游士文人普遍作赋、读赋、评赋,至今还流传着“千金买赋”“洛阳纸贵”等美谈,对文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虽后世文学体例趋于丰富多样,但赋因其特殊的魅力一直受人推崇,时至今日,许多名山大川、文化胜地为突显文化底蕴,彰显高雅声名,还会力邀名家作赋,镌刻于石上供人诵读与观赏。

承蒙彭崇谷先生厚爱,受学校之邀而欣然应允,创作并挥毫书写《衡南一中赋》,确实是百年一中的一件盛事。彭崇谷先生出生于1954年,湖南湘乡人,曾担任过省市重要领导职务,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赋作家、书法家、画家,知识渊博,造诣颇深,现任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等文艺界要职,被多所知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诗词联赋及书法作品被国内外40余种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刊登,已出版多部个人诗集著作。其书法刚劲有力,画作清秀隽永,辞赋博大精深,先后为长白山、衡山、崀山、长沙湘江及浏阳胡耀邦故里等30余处名川大山、风景名胜创作赋、诗、联、题词,并以其书法刻石立碑,作品《三江源赋》被编进了《大学语文》教材。更难能可贵的是,《衡南一中赋》是彭先生为其母校作赋之外的唯一一篇校园赋作,而且,12月17日,先生亲临校园为落成的赋文石刻揭幕。

图片

《衡南一中赋》石刻共402字,为彭先生书法镌刻,以河南五彩石制成,立于校园大道左侧,石上字色为深绿,与校园四季常绿的蓊郁香樟相得益彰。赋虽精短,但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用语凝练而不失大气,典雅而不失平易,尤为契合校园文化氛围。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赋文从一中百年悠久历史起笔,点名首任校长曾熙。曾熙,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出生于1861年,祖籍衡阳县,自幼聪慧,刻苦勤奋,八岁能吟诗赋对,为人代写春联,在邻里周边有“神童”之誉。二十岁中秀才,三十一岁中举,四十三岁殿试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甲午战争,曾“投笔从戎”,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前夕,积极参与康有为发起的“公车上书”,后来转为“教育救国”及文艺创作,衡南一中前身”衡清师范学堂”便应运而生。同时,曾熙在艺术界也获得了赫赫声名,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门生有张大千等大家。“山因居仙名远,校缘藏儒位尊”,赋文以经典之句概括了曾熙大师与一中的文化渊源。

“东临耒水传灵送秀,北瞻衡岳霭雾腾云。水榭观鱼戏,华亭赏风熏。讲堂明净,书馆幽深。扬石鼓之文气,缊船山之精神。樟林叶茂辉日影,花卉枝繁展缤纷。蜓飞蝶舞,燕语莺鸣。一方园林胜境,四面朗朗书音”,赋文写景之语优美动人,既表现了一中地势之好、校舍之雅,又彰显了人文之盛、风物之美。赏读文字,便有身临其境之感:一方静土之上,有耒水流过的怡人韵致,有苍天香樟带来的生机活力,有朗朗书声营造的浓郁文气……

图片

“风雨百载,宏业显勋”,两句盛赞之语总领之下的第二段,融入了百年一中自创办高中以来的丰硕成果以及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校长能人接踵,教师俊彦成林”和“春蚕吐丝师者志,新燕抟翼学子心”,是盛赞,亦是期许;“沙场决战,不乏英才夺冠;国考比拼,省市状元成群。”是肯定,亦是鼓舞;“桃李溢芬芳,岂止清华北大;践行勤实验,练就巧手灵心。”是赞赏,也是教诲;“爱心捐资,千百寒生获助;校园文化,四季师生欢欣。”平实之句道出了爱心与文化乃办学真谛。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教育为国家之基石,人才乃民族之栋梁。重文则人才涌,兴教则家国旺。兴教育人,不可偏向。如斯邦将兴,族必强。国梦可圆,中华永昌。”结尾段大气磅礴,从教育的意义角度对学校和师生寄予希望。重文兴教,育栋梁之才助力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实乃办学坚定不移的方向,“国梦可圆,中华永昌”,殷殷期望,吾辈当砥砺前行!

来源: 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宁朝华

编辑:曹梨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