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衡南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和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以“我的衡南·我的花园”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近一个月来,衡南产业开发区、县总工会、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积极选点布局;县文联牵头县作家协会、县摄影家协会,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文艺创作小分队,各位文艺工作者顶风冒雪,分赴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采风10余次,并加班加点,利用业余时间辛勤创作,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衡南县在建设“四区一花园”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智慧衡南开设《我的衡南·我的花园》专栏,对他们的文学和摄影作品进行连载。
怡海筑堤
何越华
我来过几次,但对怡海村只看到光鲜亮丽的表象;见到领头人罗开衡,才有发现“源头活水”的感觉。这次到怡海村时,头天下雪,寒气逼人,一行9人本来是坐着小轿车的,嫌“隔着玻璃看”不过瘾,于是坐村里面的观光车绕村子一圈。
怡海村离茶市镇很近,离衡南县城不过二十分钟车程。耒水环绕,交通方便;但依偎耒河的罗家坪地段,每当春汛,洪水泛滥。2000年8月,一场碧利斯台风带来暴雨,罗家坪一带一片汪洋。担忧洪水,所以大家都习惯把产业做在高处,做在山上。
罗开衡决定“靠水吃水”。“如何化‘危’为机?让乡亲们生命无忧,把产业做大做强。”罗开衡2016年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改变大家的惯性思维。加固防洪堤,一劳永逸,但是筹资难,他迎难而上。“他在施工现场吃过一个多月便当”,村民心中有数,但是为了筹集资金,蹲过多少墙根,自家垫过多少资金,村民不清楚。两个月以后,2公里多长的防洪堤工程通过验收,5米宽的堤上油路,两旁风光带屹立在耒水东岸,一举多得。
——盘活一片产业。堤稳心稳,心齐气顺。罗开衡趁热打铁,率领村民将荒废多年的水毁田进行改造,集中流转,发展鳜鱼养殖130亩;1400余亩优质水稻不再受洪水侵扰,河边泥沙滩里种上红薯、油菜等经济作物,年产值300万元以上。他们还探索种植“空一号”湘莲300亩,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既有经济收益,又有观赏价值,那一份芬芳美丽,还有那一份清凉,可不只是一“夏”!
事实胜于雄辩。缜密的发展思路,敏锐的市场意识,扑实的工作作风,提升了罗开衡自身形象,开拓了干部群众视野,也增强了怡海村的凝聚力。不但玫瑰葡萄、火龙果和湘莲种植基地,草鱼、鳜鱼和龙虾养殖基地应运而生;而且养鱼、养猪、养牛专业户竞相增加,有87户之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纷纷回村创业。在瓜果飘香、鱼肥猪壮的时候,怡海村的公路上车辆穿梭,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带来一村安澜。2017年,政府把怡古和海会两个村合并,如何取名?众说纷芸。在村民的集体张望中,罗开衡郑重地道出新村的名字——怡海。怡,本意欢乐、愉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怡海相连,欢快无边。
罗开衡在兑现承诺:“只要我在位一天,就要让全村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固堤首战告捷,接下来,改建怡海大道。2016年施工,2017年硬化,2公里多长的水泥马路贯通全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让茶市街上的居民有了悠然散步的去处。有世外桃源之韵味,这是城市居民也向往的那种“怡”然自得。
徜徉在怡海大道,新农村的立体美感油然而生。两旁手绘长廊给人以美、示人以警,包含“三观四德”等文明公约;怡海村爱心书屋、留守儿童第二课堂爱意满满。尤其是“怡海村农耕文化园”让人流连忘返,里面藏品上千件,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有关,比如水车、石磨、煤油灯,抬盒、马灯、鸡公车等等。深度挖掘千年农耕文明,昭示着主人深厚的农耕情结:“让子子孙孙都知道中国农村经历过怎样的落后与艰辛。”
——焕发一派生机。现在,怡海村班子号召力强,党员的作用有效发挥,群众一呼百应,一切服从全村统一规划,将乡村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当好“衡阳的后花园”。正在打造四大功能区,即荷花观赏区、瓜果采摘区、农耕记忆区、乡村休闲美食区,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电商+合作社直销或网销,农产品收益倍增;房子宽敞,还懂点厨艺的就在家里开起农家乐、休闲农庄,收入就更多了。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4个片区文化广场上莺歌燕舞,各个村民小组的广场舞有模有样,他们随时为村部的比赛准备着。村舞蹈队、女子军乐队,自娱+商演两不误。每年重阳节,村乡贤会还在村中心广场举办敬老爱老活动,涵养“孝文化”,激发正能量。
为有源头,怡海村一跃而为网红打卡地,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届湖南省文明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等荣誉。村部大幅壁画中,有一个奔跑的少年,那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着怡海乡村振兴的永恒形象!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越华
编辑:胡君
本文为衡南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nxrmt.com/content/2022/02/10/10858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