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码头都是人拉肩扛,现在是智能化操作集装箱。”10月17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将产业工人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强调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和觉悟。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佳绩。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核心在高技能人才。2018年,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文件,特别提到可能限制赴美外国留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签证。这一逆全球化的举措也从反面佐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已经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前沿。当下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亟待打造一支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的产业工人队伍。
(3月18日,2021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在临武县启动。图为工作人员进行植保无人机操作教学。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聚焦尖端科技,强化职业教育,让技能之花“春色满园”。对比教育部最新数据,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斐然:专业更新幅度超过70%、招生人数接近翻倍、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年均增长8.6%……“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积极与市场衔接,让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市场、企业的智能升级同步,方能以职业教育的“技”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加速跑”。
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从个体层面来讲,则是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让职业教育真正“香起来”“热起来”,还需全社会积极弘扬“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今年湖南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中,艾爱国、易冉、黄可胜等一线产业工人,从生产车间走进人民大会堂,传递出“咱们工人有力量”的鲜明信号。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风尚,就能让技能人才有“为”又有“位”。
(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制造二部电焊班班长易冉,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摄)
无数个像艾爱国、易冉、黄可胜一样的产业工人,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充满力量。从开展“大国工匠”评选到提高工人待遇,从打破职业“天花板”到职业技能培训发挥重要作用,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过去想都没有想到的”生活照进现实,既是对产业工人兢兢业业付出的肯定,也让更多有志青年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学头”“盼头”和“奔头”。
深挖职业教育潜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助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必将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