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融媒体中心6月27日讯(通讯员 丛志豪 周志辉)为打击、防范电信诈骗,铁丝塘镇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对6名缅北滞留人员实现100%劝返。
高度重视,耕好工作“责任田”
铁丝塘镇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开展专题研究,逐个案例进行分析研判,建立了“四专”工作制度,即:缅北滞留人员建立“专案专档”,由镇党委班子成员“专人”牵头组织成立“镇干部+村干部+公安民警”的工作“专班”。各工作专班再具体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司其职,想方设法为缅北滞留人员创造回家的条件,帮助他们安全回家。
精准施策,打好劝返“组合拳”
根据缅北滞留人员具体情况,铁丝塘镇精准定计、稳步施策,通过四招“组合拳”,让劝返工作取得了实效。
第一招是“大水漫灌”。通过“大水漫灌”式地开展缅北滞留人员劝返及反电诈工作宣传,做到“线上+线下”全覆盖。线上通过广泛转发缅北滞留人员真实案例、涉诈案例、缅北人员劝返通告等相关内容,提高广大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线下通过到各村组召开屋场恳谈会、在显眼位置张贴横幅固定标语、利用“村村响”播放方言版反诈顺口溜、入户安装反诈app等,提醒广大群众谨慎赴缅北等境外涉诈高危地区,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反诈氛围,使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不断增强。
第二招是“密不透风”。全面开展信息排查和摸底,根据上级下发数据及平日工作掌握的线索,对全镇开展“地毯式”排查,拉开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排查网。准确核实并掌握了6名缅北滞留人员的详细信息,再根据每个缅北滞留人员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一户一策”针对性地制定劝返方案,务求取得实效。
第三招是“无微不至”。在与缅北滞留人员取得联系后,个别缅北滞留人员确实动了回国的心思,但因各种原因心存疑虑,迟迟不敢踏上归途。如滞留人员谭某,由于担心回国后会被追究责任,一直不敢回国。劝返工作专班用两个“无微不至”打动了他。一是给予其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走访,工作专班了解到谭某父亲在外务工,其家里仅有一位70余岁的祖母留守在家。一开始谭奶奶还对工作专班存有戒心,担心会不会是谭某在外犯了事,想要把他“骗”回来处罚。工作专班的同志就每天到奶奶家“报到”,陪她聊天、帮她做家务、干农活,同时详细耐心地向奶奶解释国家的政策,终于用真诚化开了谭奶奶的心理防线,主动帮助工作专班劝导谭某回国。二是“无微不至”的服务,在联系上谭某之后,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每天跟谭某“聊天”,做到24小时有问必答,并通过微信指导他补办了护照、帮助他计划回国路线,甚至帮他进行回国后的工作规划,逐步打消了谭某的疑虑。在谭某决定回国后,工作专班立刻与前线工作站取得联系,最终帮助谭某通过官方通道顺利回国。
第四招是“锲而不舍”。缅北滞留人员蒋某长期在云南从事钢材生意,当时为了收缴货款出境至缅北,后因收款不顺利在缅北滞留了数月。劝返工作专班为其人身安全着想劝其尽快回国,蒋某本人也知道当地不安全,但却不甘心前期投入的大量心血化为乌有,一直犹豫不决。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工作专班及其亲属、朋友从法、理、情等角度锲而不舍地对其进行劝导,蒋某终于同意了回国,后由该镇联系前线工作专班将其安全带回国内。
防微杜渐,织密反诈“防护网”
铁丝塘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及各村社区、各单位采取“1+N”工作法,通过持续做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合力织牢织密了一张反诈“防护网”。
“1”是指凝聚一种共识。铁丝塘镇党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坚持和践行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坚持高举反诈工作旗帜,通过政治引领作用,在全镇上下凝聚了全民反诈、全域反诈的统一共识,坚定决心打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人民战争。
“N”是指多种宣传手段。通过把“反诈”定为屋场恳谈会“每季度必讲”主题之一,结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宣传教育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六进”宣传,把反诈宣传真正带入寻常百姓的每家每户;通过社会公益宣传广告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等普法阵地,推送反诈法律法规内容,让防骗法律知识抬头看得见、用时找得到;通过定期开展普法主题教育、反诈专场讲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巡回宣讲活动等,强化普法工作力度,推动引导全社会和各行各业认清反诈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防范和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防骗防诈能力,进一步挤压犯罪空间等等一系列宣传手段,不断提升群众防骗意识,发动全社会力量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斗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反诈的良好局面。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丛志豪 周志辉
编辑: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