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学预防流脑,疫苗是第一道健康屏障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建平 编辑:邓敏 2025-03-10 12:23:17
—分享—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流脑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皮疹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因此很容易被误判误诊。

流脑尤其威胁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易感染。因为宝宝的母传抗体水平在出生时最高,随后逐步降低,在5~6月龄时降至最低,这就为流脑侵袭留了空隙!

“急、凶、残”是流脑的三大特征。主要表现在发病急,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病死率高,即使使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仍然高达10%-15%,其中W群致死率更是达到50%;即使幸存,10-20%的患者也可能留下智力、视力、听力等多方面的后遗症或残疾,对个人及家庭造成深远影响。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发生过流脑疫情,后来随着疫苗的普及,流脑疾病得到了控制,但如今在某些地区或人群中仍有发生,社会中依然有流脑病菌携带者。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战胜脑膜炎,可见这种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急性传染病。

防控难点与传播方式

流脑的防控难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其隐性感染率较高,且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健康带菌者往往没有症状,却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病菌,使得流脑的防控变得更为复杂。

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如咳嗽、打喷嚏、亲吻等),流脑细菌极易在人群中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性。因此,在流行期间,人群的带菌率可能显著上升,特别是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学校、托儿所等,流脑的传播风险尤为突出,增加了疾病感染的风险。

疫苗接种:预防流脑的关键

面对流脑这一严峻的传染病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流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我国已有多种流脑疫苗可供选择,包括针对不同菌群的疫苗,如A群多糖(免费)、A+C群二价多糖(免费)、A+C群二价结合(自费)、ACYW135群四价多糖(自费)、ACYW135群四价结合(自费)等类型。近年来,随着Y群、W135群等非传统菌群引起的流脑病例增

多,更推荐保护范围更广、价数更高的流脑结合疫苗。因为价数越高,覆盖菌群更广,结合疫苗则在保护效力和保护时长上,都要更优于多糖疫苗。

流脑结合疫苗起始接种月龄为3个月龄即可接种,做到早接种、早保护。

个人防护同样重要

除了疫苗接种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

一是公众应避免与流脑患者或带菌者密切接触;

二要勤洗手,勤洗手、勤通风、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对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至关重要;

三要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地: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门诊

来源:衡南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建平

编辑:邓敏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南新闻网首页